关♥生活,关注互联网。
存档在11月, 2010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1月 1st
昨天看了《盗梦空间》,看完后不得不感叹电影制作人的创意的大胆和电影制作手法的精妙。
整个故事都是在男主角(Cobb)的梦境里存在的,在结尾部分,陀螺并没有停止旋转,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Cobb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自己造梦——因为剧中情节本身就只是他自己造的梦。按影片故事情节发展来看,会认为梦境一共有5层:第一层是在日本老板(Saito)的飞机头等舱上进入的;第二层梦境在药剂师(Yusuf)开的面包车上开展;第三层在酒店房间里;第四层围绕雪山上的医院;第五层则是在Cobb和Mol过去共同制造的世界里。直到故事末尾才发现又多出一层来,而这一层实际上是先于前面五层。也就是说,以Cobb所处的世界为原点来看是五层梦境,而以观众或者说Mol所处的真实世界为原点,原先的每一层都得加一,而观众整个观影过程里绝大部分时间都身处Cobb所造的第一层梦境中,直到电影末尾才点明。以欧·亨利式的手法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导演能借助不同层的梦境,把故事发生的环境由飞机上到雪地里,跨度如此之大而又能合理的衔接,实在让偶钦佩不已。而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更是没得说,从建筑系学生Ariadne初学造梦时将巴黎街道如海啸般翻起对折,到全方位旋转酒店里的“失重打斗”真可谓梦幻奇景。应该用天马行空这个词来形容。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看完电影后的对本片的认识,必然有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直到最后一幕,导演也没有交代陀螺是否倒下,这本身就是个开放性的结局。
JavaScript 框架
11月 1st
由于不同 Web 浏览器所支持DOM标准版本不尽相同,与 HTML 和 CSS一样,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 JavaScript 实现方式。这使得早期 JavaScript 代码实现跨浏览器兼容成为一场噩梦。
就拿网站右下角常见的浮动提示框举例:
- 首先,必须通过判断
getElementById()
方法存在与否来决定是用document.getElementById(“floater”).style还是document.floater方法进行浮动框定位; - 要想把浮动内容固定在右下角,脚本需要知道可用页面的宽度和高度,这时又得考虑不同浏览器上访问这些对象的方法也存在window.innerHeight和document.body.clientHeight的差异;
- 针对上下或左右滚动页面时浮动内容也需要随着页面移动,又需要考虑是用window.pageXOffset方法还是document.body.scrollLeft方法。。。
而使用JavaScript 框架就清净多了,比如jQuery就有专门的Floatbox库扩展,一句$.floatbox({content: “xxxx” );就能搞定,要是心情好还可以考虑是否加入渐变效果啥的,jQuery库在众多流行的 Web 浏览器版本上进行了可靠性测试,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些框架,产生的JavaScript代码将会在不同浏览器和平台上以类似的方式工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