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me on GitHub

心路历程

你的嘴为什么寄放在了别人的博客上?

在之前的《博客没东西写?》中唠叨了一番草根的小博客没内容可写同时有被备案等问题困扰的无奈,今天看到和菜头在博客最新的日志《心情高低》(无法直接访问)里抱怨了” 一夜之间被封杀两个博客,访客从18000人陡降至1800人,百度清空所有收录页面, 此后开设了一个新的博客,按照国内一切规定报备审批,但是24小时之后你的博客再度被关停 情况下的郁闷心情.”并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与其蹲在山脚水边哭泣,心情沮丧,不如着手做点什么。人生里总会遇见无路可走的时候,而当你站起身做点什么的时候,就总能找到点什么事做,然后就是无数条道路突然显现在自己面前。”(说的非常棒哦)

同时由此”联想到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何等艰难。当我要做点什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有多少种可能,而是先去考虑有多少种不可能。在排除了一系列的不可能之后,于极为逼仄的空间里,去构思一点点可能。中国人当真没有想法,没有创意么?当然有,甚至也不比美国的人创意差。但是,我们和美国人一样去考虑完技术、资金、产品架构、用户体验这些问题之后,还需要考虑太多和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关系的其它因素。而决定一个想法能走多远,能做多大,往往是后者起到更大的作用。我们背负两重重压,如何能跑得过只有一重压力的国家?” More >

博客没东西写?

围观脑残关于博客写些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而得出的结论总体上是一致,而根据每个博主的情况又多少有些差异;目前Kainy看过的符合大多数草根博主观点的基本都是希望能为生活留下点什么记录;像可能吧、月光博客这类专业的it观察博客则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也不一定又能力写出来的,而比较出名的博客基本都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题,比如太阳博客的博主是一个关注健康的老人家,她用心写自己关注的话题,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类博客主要都是靠内容吸引志趣相投的网友的关注;

但我们这些草根哪会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关心自己博客的内容呢,写一篇日志也没那个精力像可能吧那样去统一每篇文章的格式,使文章更好表达观点、易于理解, 哎,人比人就体现出差距来了,回过头看看Kainy自己的站,既没固定的主题,也没统一的格式,关注度更是令自己汗颜,光从这点 More >

什么是独立人格,怎样算有批判精神

刚在一五一十上看到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80后、90后的独立人格的问题,这里转的是其中关于批判精神方面写得比较好的一段。

门不相信任何权威,包括不愿意听从长辈、老师、领导、前人、书本……的教诲,甚至将它们统统扫入谬误之列,就算有独立人格,就算有批判精神了吗?假如真是这样,那所谓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似乎也太廉价了点,遇事只要大喊一声“我反对”就行了。假如真是这样,学贯中西的陈寅恪先生认为必须“用生命来争”的东西,当年那些敢于将孔夫子陵寝掘地三尺的红卫兵小将身上倒是个个都具备。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简单的青春期逆反心态,而是我们这个自诩“进步”的时代的整体病征。怀疑和否定一切前人和权威的教诲,将它们一股脑儿贴上“愚昧”、“伪善”的标签,已是这个时代最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可是说起来非常奇怪的是:充满怀疑精神的我们却从来不会哪怕是稍微怀疑一下我们自己,仿佛我们头脑里的那些“正确观念”是生来就有的;仿佛舍此时、此地之“我”,其他一切都是错误。

千万不要误解,我一点都没有鼓吹对前人和权威采取盲从态度的意思。事实上,我恰恰认为,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思考,对前人和权威一概采取否定和拒斥态度,只不过是一种新的盲从而已。并且,它很可能比传统的盲从更加不足取。因为过去的人尽管盲目,但他们至少还信一些什么,前人留下来的东西中当然不乏糟粕,但真理的成分必定也存在。而新的反方向的盲目则直接将人引向虚无。 More >

春节回家给家人带什么最贴心?【转】

还有二十多天就到农历春节了,很多人准备回家和父母团聚,也开始筹划给父母买些礼物,以表孝心。究竟给父母买些什么好呢?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春节直接给钱?不是明智之举。多数父母俭朴一生,给再多的钱,他们也舍不得花,会把钱存到银行里睡大觉。他们的日子会依旧如昨,粗茶淡饭还是粗茶淡饭,粗布衣衫还是粗布衣衫,并不会因为子女给了些许钞票,就改变了生活态度;他们还会因为心疼子女,以及子女的下一代,而大把花钱在他们的身上,流进来的少花出去的多,给了等于没给。

买当地名品小吃?也不恰当。毕竟食品都有保质期,而且好看不实用,又特别贵,还不一定适合他们的胃口。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春节

回家大包小包地往回带当地特色食品,结果辛辛苦苦拿回家以后,父母却不知道怎么吃,就是吃了也吃不出好坏,要么放着变质,要么舍不得吃,要么干脆送人,真正进到他们口里的很少。

买名牌服装鞋帽?多数不靠谱。如果你的家境一直很富裕,而父母又特 More >

Kainy看《谁来养活中国?》

随它一起。。。看完这篇文章,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兔死狗烹”的故事,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是,近代中国发展历经曲折,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落后世界许多这些我们都认了,中国人民几十年来勤勤恳恳,付出自己的汗水扮演了合格的“世界工厂”角色,为全世界创造了多少的生产力、产品、以至财富?当世界人民安享中国人民用血与汗换来的劳动成果时,可曾关心过中国人民生产条件的改善?更不用奢望他们关心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了。现在好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稍有提高,享受了一部分本应由“主子”们享用的产品,就有人出来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了,可笑,可恶。 More >

由另一个角度解读《阿凡达》

看了这部史诗般的巨片后的几点感想:

一、正义。各方都觉得自己代表着正义的,比如开发商认为他是为这个落后愚昧的老街带来新气象,只是遭到“不明真相群众”(当地土著居民)的抵制;比如军队头子认为叛徒杰克简直不可理喻,作为一名前军人怎可以不听组织上的指挥,那些垃圾生物一排炮打死得了,废什么话;土著居民们则认为,他们不需要也不接受所谓“美好生活”,对于“美好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他们就愿意住在树洞里跟神灵在一起,而不愿去住高级电梯公寓。这个感想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因为自以为的正义而起,但真正的正义是——不要轻易改变别人生活的方式。

More >

移动设备浏览当前页